近年来,绿色能源的崛起正在全世界内引发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其中,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重视。最近,中信建投发布的研报引发了广泛关注,指出中东及北非地区的绿氢需求将在2025-2030年间迎来爆发,电解槽的需求预测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究竟是什么推动了这一需求的增长?背后又隐藏着哪些机遇与挑战呢?
中东地区的绿氢市场正在迅速成形,预计到2030年,其规划的绿氢产能将达到780万吨,需求电解槽约78GW。从市场反馈来看,随着全球对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重视,电解槽的需求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趋势。根据最新数据,目前该地区已有3-4GW的订单完成,未来每年预计将有12GW的新增需求,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高达64%。
这一现象的最终的原因在于中东地区极低的绿电成本。地区国家如阿曼、沙特及阿联酋等,均在积极布局推动绿氢产业的发展。这些国家所拥有的丰富太阳能与风能资源使得其在绿氢生产上占据了先发优势,从而使得中东成为全世界绿氢的重要出口地。
从全球市场的需求来看,欧洲、日本、韩国等国预计到2030年将需要每年进口800万吨绿氢和2700万吨绿氨(约合477万吨绿氢)。对此,中东与北非地区将凭借其绿氢生产的成本优势,成为新兴的绿氢供应国。
中信建投指出,中东及北非的氢能战略已初具规模,预计在2030年前,中东的各项清洁氢项目将相继投产。以阿曼为例,该国于2023年发布了《绿色氢能战略》,明确了氢气及其基产品的出口目标,预计超过88%的清洁氢产品将用于出口。与此同时,沙特的NEOM项目也已完成了大规模的电解槽采购,未来几年将释放出更大的绿氢生产能力。
随着国际市场对电解槽的需求上升,中国相关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根据中信建投的数据,2024年海外订单在中国企业总体订单中占比从1%提升至36%,这显示出中国电解槽的价格和性能优势已获得全球市场的认可。中东市场即将迎来的订单激增,逐步提升了中国企业的盈利空间。
中国目前在全球电解槽制造方面占据60%的市场占有率,伴随着技术的积累与产业链的完善,中国电解槽的制造成本具备显著的国际竞争力。面对未来的市场机遇,建议投资的人关注那些在电解槽及测试设备领域具有强大出海能力的企业。
然而,市场的机遇往往伴随着风险与挑战。国家的基础设施政策、铜及钢铁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电力电子器件的供应状况等都可能对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国际形势的变化,如能源危机的缓解,国际贸易壁垒的深化,都可能会影响氢能市场的预期增长。
因此,企业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同时,也需谨慎评估市场的动态变化,以制定灵活性更好的应对策略。
总的来说,中东地区的绿氢市场具备巨大的潜力,而电解槽的需求量开始上涨将成为下一步产业链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中国企业在技术积累、产业链布局方面拥有明显优势,未来有望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希望企业、投资者以及政策制定者能够一起努力,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为实现绿色能源的未来贡献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